当晨曦掠过巍峨的炼铁高炉,当暮色染红纵横交错的管道长廊,在龙钢公司能源保供战线上,岗位女工以柔情铸钢魂、用细腻守匠心,在硬朗的工业图景中绣出朵朵绚丽之花,以智慧和汗水谱写奋斗乐章。
“金属也有脉搏,紧贴才能听懂。”
晨光中,氧气充瓶工薛妮的安全帽反光条闪耀着青春的光芒。她参与制作的气瓶“电子身份证”,让600多个“钢桶”有了精准档案。她创新设计的“安全九宫格检查法”像织网般兜住了气瓶充装的安全防线。
每当有新员工入职,薛妮总会拿出自制的“安全锦囊”——泛黄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108个风险辨识案例。“瞧,这根压力曲线波动,预警了密封圈老化风险……”她的指尖摩挲着纸页,仿佛在抚摸岁月的年轮。2号氧压机改造时,她蜷缩在设备夹缝中,反复调试68个阀门,工作服上的油渍在阳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,那是设备安全投运的无声勋章。这些场景徒弟小孙历历在目:“调试时,师傅闭着眼睛都能说出阀位角度。”有工友问薛妮为什么这么拼,她说:“金属也有脉搏,紧贴才能听懂。”
“隐患都怕光,你强它就弱。”
煤气运行工雷亚萍总是随身携带迷你手电筒。她说,“隐患都怕光,你强它就弱。”一次巡检中,她仰头时一滴冷凝水恰好落进脖颈——这个反常细节让她心生警惕,经过仔细查找,终于发现了1米长的煤气管道“隐形伤口”,保障了设备安全运行。
雷亚萍还是工友身边的“安全诗人”,她把安全禁令编成朗朗上口的《安全三字经》:“帽带紧,袖扣牢;登高梯,三确认……”在她拍摄的微视频《危险瞬间》镜头里,未系牢的安全带在风中飘摇,像断线的风筝;松动的螺栓在振动中缓缓旋转,宛如倒计时的指针。工友们看完直抹冷汗:“平时觉得小题大做,镜头里看着感受颇深。”如今,她的手机成了“安全直播间”,午休时,工友们经常能收到她分享的安全知识和视频资料。
“设备就像孩子,冷热疼痛都会‘说话’。”
在煤气加压机的轰鸣声中,操作员郭燕妮正在给机组“梳妆打扮”,浸透机油的棉纱在她手中移动。不一会儿,设备的结合面都闪现着金属光泽。“设备就像孩子,冷热疼痛都会‘说话’。”十三年来,她练就了“望闻问切”的绝活——触摸管道能感知2℃温差,侧耳细听可辨别轴承的“健康心跳”。
去年寒冬深夜,3号加压机突然“咳嗽”,她在零下15℃的寒风中爬上10多米高的平台。手电筒咬在嘴里,耳朵贴着冰冷的壳体,终于捕捉到一丝微弱的“嗒嗒”声,“是轴承有异响!”她准确判断出故障,为抢修赢得了宝贵的时间。
如今,她的工具柜里摆着“百宝箱”——里边有自制的带磁铁检修灯、能伸缩的万向扳手……“设备顺了,心就暖了。”郭燕妮擦拭着压力表,微笑着说道,表盘上映出的脸庞沾着油彩,却比任何胭脂都动人。
当钢城的灯火次第亮起,女工们的身影仍穿梭在管廊之间。她们以安全帽为冠,以工装为袍,在时代的熔炉中淬炼着璀璨的光华——那是由责任铸就的坚韧,用匠心打磨的温柔,更是钢与火中怒放的生命之花。
()
|
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