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创作及考察调研马钢的重要讲话精神,搭建新工业文学创作交流平台,激发冶金文学创作灵感,促进新工业文学创作出作品、创精品,更好地推动冶金文学事业繁荣发展,6月30日,走进宝武马钢暨第二届新工业文学创作研讨会在马钢举办。

作家、冶金文学创作者走进中国宝武马钢集团特钢优棒产线。
会上,冶金文学艺术协会、中国冶金作协授予马钢(集团)控股有限公司(马钢文联、马钢作家协会)“新工业文学创作基地”牌匾。这是继陕钢集团大西沟铁矿、鞍钢博物馆(鞍钢职工作协)之后的第三个钢铁行业“新工业文学创作基地”。冶金文协副会长、中国冶金作协主席、陕西能源化工作协主席李永刚,冶金文协副会长张燕明,马钢集团工会副主席、马钢文联副主席胡晓梅,马钢作协主席何军共同为创作基地揭牌。

马钢(集团)控股有限公司(马钢文联、马钢作家协会)“新工业文学创作基地”揭牌现场。 (王旭宏 摄)
此次研讨会由冶金文协、中国冶金作协、陕西能化作协、马钢集团工会、马钢文联共同主办,马钢作协承办。来自鞍钢,中国宝武武钢有限、太钢、马钢,湘钢,陕钢等钢铁企业,以及安徽省马鞍山市作协、陕西能化作协、陕西省诗词协会、陕西省朗诵协会、陕西铁路物流集团等单位的作家、冶金文学创作者代表参加研讨。
会上,张燕明、胡晓梅分别致辞。李永刚做近年来冶金文学创作工作报告,何军交流了马钢作协近年来开展工作情况。中国冶金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郑洁主持会议。会议还举行了文学书籍互赠仪式。
研讨会上,代表们纷纷发言,畅谈了各自对新工业文学内涵、定位及创作思路、发展趋势等方面的认识与见解。代表们表示,在新时代背景下,作家要更加贴近工厂、贴近职工、贴近生活,在作品主题、思想、语言和技巧上,守传统之正,创时代之新,时刻关注“人”的情感和“人”的生存状态,以小切口折射大时代,以新作品赋能新使命,努力书写新工业文学的“烟火味”。大家一致认为,用新工业文学书写时代风采,展现时代风貌,传播新工业精神,是冶金行业作家必须坚守的责任和担当。冶金行业作家要具有时代精神、人文关怀、世界视野,坚持以职工为中心,把创作坚持到底,用勤勉的创作实践,展示新工业文学的无穷魅力。
会议认为,新工业文学一是要继承和发扬传统工业文学的血脉,理直气壮书写时代精神和时代风貌;二是中国冶金文学作为新工业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,冶金作家要自觉承担责任,用文学记录中国钢铁工业的历史性变革和重要成就;三是要关注新工业背景下的新产业工人的奋斗故事,关注“小人物”和基层员工,注重新工业图景、作品思想和灵魂的表现;四是要重视场景表现、场域与人物的关系,抒发真实情感;五是把新工业元素与文学艺术巧妙融合,敢于突破“瓶颈”,走出“舒适区”,在创新探索中寻求突破;六是要充分发挥各级作协组织作用,采取多种形式,拓宽载体,为新工业文学发展注入钢铁的动能和崭新的活力,为推动钢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学的力量,实现彼此赋能、双向奔赴。
会上,陕西能化作协艺术家向马钢赠送了书法作品,来自西安的全国著名诗人、朗诵艺术家即兴创作并朗诵诗歌。会后,代表们走进“马钢红色精神课堂”,先后走进马钢特钢优棒产线、9号高炉工业遗产园区、马钢展示馆、马钢高速车轮产线、马钢交材展示馆等开展现场调研,并与马钢交材公司劳模、优秀工匠代表进行了座谈。

7月1日上午,与会代表走进马钢矿业南山矿凹山铁矿采场,实地调研该矿生态修复和治理的绿色转型的历程,并在调研后参加了“钢铁如此美丽”冶金生态文学征文启动暨《向山向美》生态文学集恳谈会。(王华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