爸爸去世后,我和哥哥、姐姐害怕妈妈孤单,就商量着让妈妈跟我们同住,妈妈怎么也不肯,硬是要一个人守着她的老屋,独自生活。
今年7月份,我以小女儿暑假跳舞没人接送的借口硬是将妈妈从老家“连哄带骗”接来了我家。开车一路载着妈妈,我心里暗自得意,妈妈终于中了我的“圈套”,我也终于可以好好陪陪她老人家了。妈妈晕车很厉害,下车后看到她身体软绵绵的,各种不舒服的症状看得我心里很不是滋味。缓过劲来,妈妈不好意思地笑笑:“我真是老不中用了,害你们为我担心了。”此时,我感觉妈妈像一个寻求依靠的孩子,她的每一个表情,于我都是一道对号入座的选择题。
家里离女儿跳舞的地方很近,我带着妈妈以最近的固定路线接送了几次女儿,问妈妈是否可以识路,妈妈就像刚学会了一种本领的孩子,认真地点头说可以。于是我就放心地将女儿交给妈妈接送,几次观察下来,发现妈妈和女儿都能安全到家,我终于松了一口气。有一次,女儿无意间竟说了一句:“奶奶路上走得真慢,害我老是要等她!”我愕然,问清原委才知道,调皮捣蛋的小女儿自作主张领着妈妈按照另外一种路线行走,害得妈妈老以为自己走错了,所以才走走停停,直到小区楼底下才知道路没走错。
因为要上班,所以我要给妈妈教会厨房用具的一些操作方法,以便我们不在家时,她可以给自己做饭。妈妈却不敢动电器,煤气灶火不敢开关,用电压力锅热饭、熬稀饭本来很方便,我教她无数遍后,发现她按按钮时眼睛发直,后退好几步,手指刚挨上按钮随即离开,好像不敢用力的样子,简直像极了不会做应用题的孩子,懵懵懂懂的。于是,我死了这条心,不再做无用功,安排好时间,尽可能地在我们上班前让妈妈吃上饭。
妈妈不识字,一直都是我给她打电话,她几乎没主动给我打过,十有八九是不会打。为了让妈妈能应付一些突发情况,大女儿很费了一番脑筋,一遍遍教奶奶拨电话,甚至给她留作业,让妈妈有事没事练着给我们都打打电话,可是妈妈就像一位不听话的孩子,终究没有完成一次作业,许是怕浪费话费,许是觉得没必要,女儿无奈地慨叹:“奶奶,我真拿你没办法!”
逢到我休假,我带着妈妈出去闲逛,逛南湖,逛超市,逛商场。看到争奇斗艳的月季花,她喜开颜笑:“长得真好!”看到路边算命的先生,悄悄给我说:“这是骗钱的,你莫要相信……”逛商场时我发现一双足力健鞋挺适合妈妈,她不愿意试,好说歹说才同意我给她买,嘴里还一个劲地念叨:“我的鞋还好好的,买这么贵的鞋子做啥子嘛”。带着妈妈去理发染发,妈妈又开始心疼:“这么点头发就要好几十块……。”
好不容易熬到女儿暑假跳舞结课,妈妈如释重负,每天向我念叨着她要回家的理由:“地头的西红柿估计红了、辣椒可以摘了,地里的芋头该收了,梁上的苞谷马上要熟了……”好像她根本融入不了我们快节奏的都市生活,我不语。对我而言,妈妈的这些庄稼荒芜了又怎么样,我真不忍心她再去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苦劳作。况且接她过来送女儿跳舞其实只是一种借口,我只是想让她和我一起生活。
见我没有反应,她要么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收拾行李,要么总是一个人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外面张望。还老是偷偷向舅妈打听长途汽车站怎么走,好像长途汽车能令她摆脱一切困境,是她的依靠,是她回家的唯一希望……
想到倔强的妈妈硬要独自生活,并且在我身边生活得并不称心如意,我思索了整整一晚上。我想好了,第二天早上我就认真地告诉妈妈:“回家可以,按着你习惯的方式生活就好。”因为妈妈老了,她就是我的孩子,只要她舒服,只要她乐意,只要她健康,就是我最大的福气。
()
|
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