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检验计量中心,有这样一群女工,她们不直接炼钢轧材,却用数据为钢铁生产“把脉”,她们手中的标准器,是全厂数万块压力表、热电偶、CO报警器等测量设备的“生命判官”,每一份校验数据都直接决定着设备的“上岗资格”。她们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与坚韧,在钢铁与数据的交响中,谱写着精准的乐章。
“气体卫士”孙艳君:为“呼吸”把关的安全哨兵
在气体分析校验室里,90后校验员孙艳君将精密探头缓缓插入标准气瓶,仪器指示灯在她专注的目光下明灭闪烁。“报警器灵敏度下降0.1%,这个数字背后可能就是未被捕捉的致命泄漏。”她手指轻调校准旋钮,声音如同设备屏幕上跳动的数据般清晰有力,身旁的新人实习生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。
在煤气浓度检测中,报警器的精准度直接关系着数百名工人的生命安全。在一次校验过程中,新员工小黄在记录数据时发现某台报警器的响应时间比标准慢了0.5秒,本想“凑合通过”,却被孙艳君当场叫停,“煤气扩散速度为每秒3米,这0.5秒意味着1.5米范围内的人可能来不及撤离。”她仔细排查,最终发现是传感器老化导致的隐患,这次事件后,“零误差”理念深入人心。
“火眼金睛”杜飞燕:温度校验的“定海神针”
早上8点,校验员杜飞燕已经换上蓝色工作服,开始调试热电偶校验炉。“温度差1℃,钢水成分就会发生变化。”她边说边将探头插入炉膛,眼睛紧盯着显示屏,面对数百支待检的温度传感器,她始终保持着“第一次校验”的谨慎,随身携带的问题记录本,密密麻麻记满了各种异常数据和解决方案。
“问题就是改进的契机”是杜飞燕的工作信条。热工检定系统中旧扫描器因老化导致数据采集不稳定,严重影响校验可靠性。她通过特稳校验仪测试,发现3个信号通道及通讯接口存在故障,随即对设备进行清灰、线路更换、端子紧固及485接口更换等系统性维修,实现新旧设备集成改造,改造后,可实现热电偶、热电阻同时校验,同时提高设备稳定性,校验数据可靠性显著提升。此次维修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技术难题,同时实现了老旧设备的提质增效,节约设备费用8万元。
“慧心巧手”杜友端:数据迷宫中的“精准狙击”
走进压力校验室,杜友端手持活动扳手,俯身于校验台前,观察指针在加压、泄压过程中的跳动轨迹,目光如炬地盯着压力表指针的每一次微颤。在钢铁生产的庞大体系中,压力表如同设备的“压力眼”,时刻监测着管道、容器的压力变化。
她始终坚持“零误差”标准,有一次校验过程中,她发现某关键管道的压力表存在0.05MPa的微小偏差,立即上报并追踪排查,最终避免了设备超压运行的风险。针对校验过程中杂质污染液压系统这一行业难题,她带领团队开动脑筋,将纱布口罩拆解重组,手工缝制成特制滤网,创新性地安装在油缸内部。通过改造使校验设备使用寿命延长40%,校验效率提升50%,单块压力表校验时间缩短至0.25小时,年节约费用8.8万元。
较真是她们的共性,柔韧是她们的力量。夕阳透过玻璃窗,为校验台上的标准器镀上金边,在这里,毫厘之精维系着吨钢之重,而她们,正是这精密世界里的守望者。
()
|
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