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曼·罗兰曾说:“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,那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,依然热爱生活。”而这,正是《苏东坡新传》带给我最深刻的阅读感受。翻开承载着华夏文明跌宕起伏发展历程的浩瀚史书,上面其实从不乏圣贤豪杰的名字,在我看来,倘若这些圣贤与豪杰是闪耀在华夏大地的璀璨星辰,那么苏轼必然是漫天星辰中的北极星,因为他的故事总能让那些在生命“风雨”中感到沮丧、迷茫的人收获释怀与希冀。
“达则金马玉堂为帝王的师傅,开府州郡为封疆的大吏;穷则为大庾岭外的南荒逐客,桄榔林中食芋饮水的流人。他见识过贵族门第里的骄奢淫逸,也体验过闾巷小民们的贫困和无助……”书中这短短几句话,其实是一代文豪苏轼人生的真实缩影,可我相信,只有认真读完《苏东坡新传》的人,才能真正明白其中蕴含的悲苦与欢乐、绝望与希望、纠结与挣扎。
纵观苏轼的一生,显然低谷多于高光,初出眉山时,他还是个壮志满怀、渴望像范滂般刚正报国的博学少年,可即便其才华深受司马光、张方平、欧阳修、宋仁宗、宋神宗等重臣和君王的认可,但他大半生的时间不是在辗转赴任、被贬迁移的路上,就是在各个地方做着最基层的工作,至于真正处于权力中心的时间,不过短短几年。
平心而论,《苏东坡新传》的阅读难度不小,因为作者李一冰以半文言形式写了整整七十多万字,书中不仅记录了苏轼的人生经历,同样以苏轼为主线,串联起北宋王朝自仁宗末年至徽宗初年五位帝王的政局变动,其中,还不乏王安石、欧阳修、司马光、苏辙等人的身影和故事。
看完苏轼的一生,我认为这位享誉青史的大文豪身上最令人钦佩的地方主要有两个。一方面,苏轼是个实干派,无论身处何处,身居何职,他始终不忘为百姓做实事。捕蝗救灾、整治盗匪、平衡粮价、筑堤治水、为民请命……左右不了政策制定,那就认真护好一方百姓,这是苏轼的为官之道,因而其所任之地,百姓皆颂其贤明。另一方面,苏轼是个超级乐天派,无论走到哪里,其总能凭借真诚与豁达结交到诚心以待的朋友,更难得的是,尽管仕途不顺,壮志难酬,多数时间都辗转在偏僻之地任职,可他依旧能笑对挫折,甚至以一句“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”自我宽慰。
合上书的那一刻,苏轼的身影由远及近,仿佛跨越时空的藩篱,定格在我的眼前。我知道,书中那个务实、豁达、乐天的东坡居士已经沿着文字的“桥梁”稳稳走进我的心里。未来,他将如师如友般伴我跨越重重人生挑战,直面风风雨雨,教会我脚踏实地做事,真诚豁达做人,以永不言弃的精神发挥出生命最大的价值。
()
|
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